幼儿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

来源:育栋教育

时间:2019-04-12

点击:183

很多孩子都在生活中缺少规则意识,虽然家长也会制定一些规则但是往往会疏于管理,导致孩子的规则意识难以建立,但是孩子一旦来到幼儿园,规则是一日活动中的最基本准则,所以孩子规则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。

常见的幼儿园规则教育表现在来园迟到、去厕所、盥洗、进餐等方面。如果孩子规则意识淡薄很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造成不良影响。今天育栋教育网给老师分享6个小方法,帮主孩子自觉遵守规则,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。


1 课堂规则

孩子对于每天的学习都是充满着好奇,也有很多活跃的孩子会急着问老师“今天我们学习什么?”但是实际上,大多数的孩子对于每日的学习都没有准备,这也造成孩子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。

面对孩子的好奇,老师可以和孩子提前制作一天的课程安排,用标志、图案等表示每天要学的知识。这样一来,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欲望,更是让孩子在期待中开展课程活动,事半功倍。

例如:“嘴巴”代表要学有关说话的本领,如语言活动、歌唱活动;“手”代表操作类活动,如绘画、手工等;“耳朵”代表用心听,如欣赏音乐、听故事……

不仅如此,家长看到老师的课程安排,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,帮助孩子温故而知新。


2 游戏规则

幼儿老师在游戏过程中经常出现在一遍遍地讲解游戏规则后,还是会有一些幼儿在活动开始后不停地问“老师,这个怎么玩?”

对此,老师可以通过制作一张简单的图片,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游戏规则或玩法攻略,当幼儿不清楚怎么玩时,可以参照上面的说明自觉规范行为,而教师则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幼儿的观察、指导和反思上。

3 管理规则

依靠老师反复提醒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往往效果不佳,那是因为幼儿的自控能力弱,对语言提醒的关注度低。所以尽管老师们多次提醒,但是每到洗手去卫生间的环节,孩子们还是会大吵大闹。

其实针对这种现象,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们担任管理员,督促其他孩子的行为。并且明确告诉孩子,谁表现好将会让他们轮流担任管理员。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,让孩子成为老师帮手的同时,同时对于一些平时与同伴交往少、管理意识弱的幼儿来说,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。


4 时间规则

时间概念对幼儿来说非常抽象,几点该干什么事都是大人来提醒,所以来园迟到、午休睡不醒等现象时有发生。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,老师必须和家长同步,一起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意识。

同时,老师可以在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规则的过程中制作一个图表,在上面绘制“准时”和“迟到”两个时间段区域,分别配上相应时间点的活动图画和文字。每天来园后,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到园的时间在图表中找到对应的活动。最后,幼师应该提醒家长,避免孩子迟到和频繁请假的事情发生。


5 相处规则

孩子在幼儿园难免会出现争执和冲突,这是因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较为突出,不论对错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。

面对这种情况,老师是解决不过来的,所以建议老师制作一个友情打转盘,在转盘上划分若干个区域,每个区域提供一个解决矛盾的方法并配图,如握手言和、去玩另一个游戏、冷静一会儿、石头剪刀布、说“对不起”、跟伙伴商量等。这样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,也能增加孩子之间的友谊,这要比老师出面干预的效果要好得多。

每当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争执时,幼儿可自行转动转盘,根据指针指示的方法处理问题。渐渐地,幼儿不仅能掌握转盘上的方法,还会自己想出许多更好的解决方法。


6 进餐规则

每到午餐时间,老师和保育员都非常忙碌,不仅要准备餐点,还要观察引导幼儿安静进餐。

其实幼儿园可以尝试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进餐规则,当同组的所有人吃完饭并整理好餐桌后,才能离开进行自由活动。幼儿之间相互监督、提醒,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,不再叽叽喳喳、东张西望、发呆走神,吃饭速度明显变快,进餐过程井然有序。

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规则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,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,行为反复也属正常,所以就要求老师建立的规则必须始终如一。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特色,不断推陈出新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不管规则怎么合理,方法怎么巧妙,如果不能持之以恒,所有的一切都是零。

在老师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同时,家长一定要理解,在给予帮助的同时也要信任老师。毕竟让孩子在生活游戏中逐步建立与完善规则,并认真贯彻执行,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,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!

  • *
  • *
  • *

留言列表

育栋七巧板由张柯老师主编,是国内一家以七巧板传统
文化和现代幼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发和推广的幼儿园特色教材。